当前位置:首页 > 武当功夫 > 拳法理论

浅论传统武术套路的作用

  一、套路是中华传统武术主要的练习方式和传承方式。

  中华传统武术虽分几大门派,但各门派大多以套路作为主要练习功及传承之方法。武术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功、套路、软硬功夫、势法对练、散手练习、切磋及拳论研究等几大部分,套路练习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练习形式,套路综活动手足敏捷身法、积聚功力、攻防练习于一体,故拳术为学艺入门之基(注1)。散打及各门派打法其练习方式亦不外乎散用招势及组合招式,其实际上亦是自己编排(短小套路)套路的练习。

  由此可知,武术的练习离不开套路这一练习形式。 少林武术更是以套路作为练习功夫的主要形式。

  少林拳的套路动作皆为技击实用招式所组成,其基础套路小洪拳、大洪拳、陆合拳对练、罗汉拳、心意拳,其内容皆为技击攻防内容。练时讲究空练如有人,对敌若无人,一招一式皆为攻防实用之练习。如最基本之弹腿练习也是攻防练习。少林弹腿又叫吸呼功动静,在练习基本攻防步法身法之同时练习基本打法,所以其歌诀中说:“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系根源。临敌自有妙用处,护体防身能壮胆。练的一三五七九,合的二四六八十。久练一成合为一趟拳。有些门派如功力门还有弹腿势多路,是将弹腿用法综合组成一趟拳。少林弹腿24路每一路皆是一打法,也是一攻防实用招式。

  少林拳更是攻防实用招势之组合,以最基本的小洪拳为例,弓步劈心掌其上步为上左步进中门,其手法右手格拦,左掌随左步进落而推出,其手为一防一攻,其步为上步踩、管,上下肢配合,左右手相互配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之势法练习,有其真确的实用性。

  再例如抱手束身动作,右手撩裆,抱肘时左拳随左步回收束身而下砸,其左脚收至右脚旁,随身体下蹲成缩身丁步。其攻防内容为对方用脚踢来时退步束身以左拳砸对方脚,是防中兼攻之动作。其歌诀中也论曰:“你用脚来踢我用束身防”。紧接前势乘对方脚未落之际左步射入变成弓步劈心掌,其身法是由低变高,其步法由退变进,其手法右拦左进,一束一进,其为连环打法。而且身手脚步紧密配合,一动而全身皆动。正如少林拳歌诀所说:“上法须知先上身,脚手齐至斯为真。接来送去得秘法,艺到变化自如神”。

  由此可知,拳既是艺,拳既是拳,拳术套路就是攻防练习,练习拳术就是练攻防内容。那种套路练习无用论可以休矣。

  由此可见,不能将传统武术套路和自选表演套路等同,传统套路是以攻防实用为套路结构内容,看一个套路有无技击练习价值是看其内容是否为攻防内容,而不能将传统套路皆视为无用。因为传统武术是以套路作为传承和练习的主要形式,否定了套路就等于否定了传统武术。

  二、传统套路练习是增加功力及培养技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一、练拳讲懂劲,在练习攻防动作套路的过程中,通过苦练可练出寸劲、灵劲、钢劲、柔劲。

  第二、练习进退移闪、起落飞纵、通过攻防动作的变化组合练习,能迅速提高攻防能力。

  第三、能迅速增长功力。少林拳每套三节,一节相当于一般传统拳的长度,二节合在一起超出一般拳术的长度,三节相当于两个传统套路的长度,通过逐渐增加节数的练习,从开始练一节,到逐渐一次练两节,直到一次练三节,能增长功力。

  少林寺后大殿的锤窝据传是练心意拳所形成,不论练心意把或大洪拳,其双聚脚(双恨脚)有规律的在某一地点多次重复导致该处地面砖碎下陷成脚窝,同时也显示出功力之增长。这也是套路练习所形成的景象,已证明套路的功用。

  少林短打拳谱中说:“学艺之法有三,一为练习拳术活动手足步法,二为推送沙袋行功积力,三为演习各家手法。分为桩手(打木桩)操手(对练套路)散手(格手)亦即散打练习。故散打者,散手招法之对打也。

  由此可知,散打在传统武术中是结果,是印证功力和技击能力的一种形式,不论名曰切磋或格手或比武,皆为印证武功,是显示所学所练之成绩检验攻防能力的一种方式。

  因此,传统武术之散打是练习拳术功夫几年后的实用攻防能力的检验,是果而不是因,而套路拳术练习是因,有因才有果。

  由此可知传统武术套路是一切武术技击之根本,不论其心意把心意拳或各种拳,不论是内功或易筋经,不论其单势和多势组合,其攻防招势之练习皆是通过套路练习这一形式来完成的。由此可知套路与功夫与攻防能力密不可分,是武术功夫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锻炼形式。

  三、从传统套路功能之区分反映出套路是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灵魂。

  (一)套路功能之区分。

  1、攻防招式之练习。2、脚步根基之练习(如弹腿)3、身手步法之练习(如大洪拳)、4、内外相合重复一招之练习(如心意把),攻防实战能力之练习为陆合拳对练二十四炮、五十四散手、三十二合上法、走马六合之练习。5、打拿破三法擒拿格斗之练习。先严石公久芳大师曾拜八个名师学各派手法,积后半生精力融会贯通创八路三法拳,每路又分八节、共64路,将数百个各门派著名手法融贯其中,每练习一个(遍)套路,就可演习64个打拿破招势方法,(注2)另外还创编有拿破百法、金丝缠腕等数十种变化,也是以套路作为演练形式的实用招势拳法。6、秘传不外传的拳术套路。少林寺有部分套路不公开表演,笔者七十年代曾问少林心意把第二代传人著名吴山林老师爷,我所学的东西今后哪些不能对外传。老师爷说心意把、炮拳、眉齐棍不准外传,并说老师爷(指吴古轮)去世前提起学艺之难流着泪对他们说:千金不传非人,宁可穷的要饭,不能把少林寺东西玩艺卖了。


  综上所述,可以证明套路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有的功法势法都是通过套路形式流传练习的。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传统武术套路的重要性。

  不论何种套路其目的及练习结构内容皆为攻防之内容,因此套路之功用从古至今是将攻防实用能力之练习作为第一用途的。其练套路之目的不是为了表演比赛,而是为了练出攻防能力。限于传统遗留的门户之见,有些套路不能公开表演,一般很少让外人见,只在门派内部衣钵弟子中流传,是将套路作为门派功夫传承的载体。其二是可以表演的套路,其内容亦是攻防格斗动作之练习,以宣传武术的攻防技术,以鼓动多人参加练习,其功用一为健身二为防身。

  (二)套路练习无用论之观点是片面的

  一种认为传统套路无用的人的认识是源于认为传统武术套路在散打比赛中用不上,由其招式无用导致其套路无用之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是练习者功力不到,因而不能灵活运用拳术中的招势,而不是拳术中的招势无用。散打招势之攻防内容是拳击加腿法摔法,因其势简其用明,故奏效快,但是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很难,这就是表现为散打比赛上有些冠军也是多为互打抱摔,而拆招变势一手连三手,打几个回合不分胜负者很少见的原因。传统武术常云读书不讲,隔皮挠痒。练拳不会悟,老师未讲用法或学生不理解用法,导致使用不上。但由此并不能说明拳术招势无用,而只能说是其不会应用而已。先严久芳大人曾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学了小八式中的怀中抱月开弓亮势,几个小学生打他他使用不上,哭着对老师说不管用。徐文炳大师说,怀中抱月是别人打你时将对方之手盖下,开弓亮势随即将拳打出打击对方胸部或面部。盖手冲天炮是将对方手盖下另一拳冲打对方面部。父亲久芳大师理解后几个小同学又欺侮他时他使用这几招果然好用,大喜,归告徐文炳大师,好用!真管用!大师曰,再好的方法不下真功夫练,练不上功力也是无用。父亲大人生前多次教导笔者和其他弟子曰:“一力降十会、一巧破百拙,练拳要下苦功夫,直练至开悟,如悟道之顿悟,一旦贯通焉,功力不到老师讲解也无用”。

  笔者跟德根大师学艺时一趟昭阳拳练了二年,老师还说糟踏东西。有一次我问招势的用法时,恩师问我你说双风贯耳何用,我说不是明显的下格开对方的手臂之后打对方的两耳吗,恩师说我火候不到,说下格拦时为何蹲身,是就地拔葱抓住对方脚一掂即倒。此事例说明火候不到理解不全。一般老师对初学弟子三年内不讲用法,其原因是怕讲了用法不肯下功夫苦练,无功力明白了用法也用不上。

  因为传统武术讲一手连三手,三手护一手,诸多变化用法复杂、因其变化繁多,且每一变皆讲火候老嫩,故须较高的功力才能达到熟练自如之运用,故越高深者需要练习时日越久,一般人不肯多年苦练研究,急功近利,运用时难达得心应手之境界,这也是容易使人产生错误认为传统套路中的招式无用的原因。其实这是和太极十年不出门的道理一样,练的东西越高越难,越需要较长时间来练好,使用不上,原因在自己功夫不到,不在于练套路招势无用。练套路就是练组合到一起的招数。各种招数都是通过单练套路对练套路来完成的。由此可知,练套路无用之论是不正确的。


  套路对于传统武术而言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是武术文化、武术攻防招势的载体,对于一些大门派而言,取消了套路就等于没有了门派,除现代散打之外几乎所有门派皆是以套路作为主要传承方式。如形意门的安身炮、杂式锤,八卦门中八卦转掌。太极门中的炮锤和一二路小架,少林免张通背劈散拍掌五花炮、前三十流通摇打法、后三十六搂门手法、搂活前十八层、搂活后十八点等,皆是将攻防之技术招势融于套路练习之中,作为练习功力及世代传承之方式。少林打法中的一些用法如野马上槽、闪打气门、一步三截腰、文王三拱手。拳艺学初步、拳艺学进阶中的打木桩的多种变化、用法,其也皆是从套路中抽出单练或将其组合为套路练习。因此,可以说,套路是传统武术的主要锻炼形式,套路是传统武术文化的载体,套路是某一时代的技击特点的显示,套路是武术文化的灵魂,舍弃了套路就是舍弃了传统武术。

  现在有些学校把学散打的和学套路的分为两种科目,这是现代的一种发明创造,古代传统武术无此种划分。传统武术先练基本功、套路,在套路基础上练习各种手法,或同时练软硬功夫,数年后可得技之小成,数十年后可得技之大成。真功夫须数年至数十年,那种数月或数日可成的气功硬功多伪,有魔术之成份。现代散打见效甚速是急功近利的一种方法,其中有一些传统武术的打法和摔法,但与传统武术尚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有招势运用上及招势功力练习上的差别,例如散打打沙袋是用软袋,有的还戴手套练习,练习拳打脚踢多用一个袋练习,传统武术打沙袋是不戴手套打沙土或铁沙装的硬袋,有时练习从一个袋增加到十个袋,其难易程度和须要时日当然不同。又如散打中的耐击打练习是采用双人对抗对排,而传统武术的抗打能力练习是配合内功练的铁布衫或排砖功,其难易程度及功力大小及所需时间自然不同。再例如散打练腿法是踢软沙袋,而传统武术的腿法练习是练铁扫帚铁腿功,踢木桩扫木橛,其难易和时间自然不同。因其所练功夫的难易不同而显示出功力不同,故练习所须时日也不同。传统武术是使用招势、软硬功夫、多年功力的综合体现,与现代散打不同之特点是复杂招势的变化及多种技能的连续运用。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不拘限于散打之功用。套路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练习方式。由此可知,练套路无用之论是不正确的。 

  结论:中华传统武术的主要内容及演练方式就是武术套路,套路练习是武术练习的主要形式,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通过套路展现和传承的,套路是练习攻防能力的必要方式,套路是以攻防实用的各种招势方法组成的,并寓有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四气等天地正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武术套路并使之发扬光大。

  在先严久芳大师和恩师德根大师、吴山林师爷、吴有德师叔、德宗师叔、柴宗汉师伯逝世多年之际,仅以此文作为对他们老一代传统武术家的缅怀和纪念。及作为拳术套路的重要性及精深的说明。让我引用一段少林古拳谱中的拳论作为此文的结尾。

  拳论曰:“拳虽小技,理通造化,便伏阴阳。天地虚其中,二气为之鼓荡,人身空其内,一气为之充周。 精蕴於眉睫发际 ,神通乎喉舌唇齿。 静则山立鼎峙,动则泉涌风发。水火不相妨而相济,金木不相克而相生。土风吹嘘,独操长养之功,五官通乎五脏,内舆外合足根贯乎额娄。上舆下合左举而右应则两膀合,胸敛而背昂则前后合。分则各安步武,合则总会一源。暗练久之,寒暑不能浸,阴阳不能贼,养生之道寓於中焉,为内静外迭,实得中和之道。在五官局上练勇,何处不见真功。不离阴阳五行中,肝木肺金脾为土,心火炎上肾水清,发窍耳目口鼻舌,外舆内合气洪浓,阴阳交会……”(下略)

  拳论总讲

  只知其拳不知其意,何为上手,其拳原打三十六着,此拳三十六着势,势势相称变化无穷,一着能破三点,共是一百单八点,散手余外。学者五脏六腑、四稍内气分明。有反心必有反意,有反意必有反力、有反力须用顾法,有顾法须用异端,异端即是情进、情进即是上法、居上法近走低、远打高落,俱打便用之法。遇敌者不可展势,原当是起手不见形,见形非为能,遇敌者立发四稍,岂他不见,原打无形,逢高者就打起进,遇低者就打落进,遇中者就打直进,遇横者就邀进,原打遍身之法,三节相随。肘舆膝合、心舆意合、血舆气合,居打法不得立步存……(下略)

  在各派祖师大家作古多年,武学真功沉沦,宝贵套路濒临失传之际,让我们振臂高呼抢救传统套路,珍惜传统套路,弘扬文化、重视传统。